ot114大修期间,江苏核电设备管理性能试验党支部创新“零距离”党建联建,与清华大学、中核环保产业公司组建党员联合突击队,对原本应该更换的活性炭开展了为期5天的在线活化测试,约5m3的失效活性炭重获新生,开启了核电厂废旧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新时代。
沙场点兵!空载测试补偏救弊
4月17日-21日,在ot114大修开始前的一周,党员联合突击队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担当作为,在常规岛区域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练兵”大演。
由中核环保成立“钉钉子”分队,负责演练项目的实施,由江苏核电和清华大学成立“绣花”分队,负责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演练以大修期间正式测试为背景,“钉钉子”分队先后开展了设备运输、冷水机补水、临时用电、单体调试、密封性检查、联动运行、清场撤离等演练项目。
“绣花”分队对垫片备件、电缆长度、干燥机相序、变送器线缆、气源管承压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部署。
两个分队各司其职、通力配合,顺利完成演练工作,检验了工作组成员业务水平和设备联动的可靠性能。
细节决定成败!用最严谨的态度做准备
ot114大修期间,11uka08442房间,井然有序地排列着真空泵、加热器、冷水机、干燥机、压缩机、配电箱、净化小车等设备,各个设备间通过电缆、气管、水管相互连接。
“钉钉子”分队秉持着“万无一失”的工作态度,对照程序对设备状况、阀门设置、密封状态、连接位置等进行逐一核实。
“绣花”分队对测试前准备条件进行独立检查,全方位检验了项目组安装与调试的实战效果。
突击队根据系统主隔离工期倒排工期和梳理先决条件,先后解决了气源接头尺寸符合、房间内脚手架干涉、用电申请冲突、补水水源压力不足、配电箱与净化小车接头不匹配等问题。
经过30小时的连续奋战,整套设备按期完成连接与调试验收,为下一步开机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月14日10:00,工作负责人和辐射防护人员在控制点检查单上签字,释放了试验前最后一个控制点,试验正式具备启动条件。
脚踏实地!抓铁有痕促创新
“启动净化小车”
“启动冷水机,打开补水阀门”
“启动干燥机,检查出口温度”
“打开气源,调整流量至60nm3/h”
“启动加热器,设置出口温度为160℃”......
随着加热器启动,气流温度逐步上涨,活性炭在线活化再生工作正式开始,ot114大修期间,项目组将按照计划完成60小时的加热活化测试和24小时的抽真空活化测试。
“整个测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发现真空泵需要的吹扫气体使用量较大,现场准备的气瓶无法满足长时间运行需要,临时加工转接头引入现场气源解决真空泵吹扫问题。还有一部分需要我们持续优化和完善。本次测试是工程上的首次应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是本次工作的意义所在。”项目负责人嵇永臣说道。
现场三个工作文件夹里装了200余页的测试记录文件,包括各设备操作情况、环境参数记录、辐射仪表监测情况、设备运行参数、系统运行参数等等,详尽的过程数据为后续创新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随着干燥机储水箱排出大量系统冷凝水,项目组终于如释重负!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在不卸出活性炭的情况下,利用加热和真空技术实现了活性炭的活化再生,大大降低了新炭采购成本和废旧活性炭的处置成本,本次测试也标志着活性炭在线活化技术从研究阶段正式步入工程应用阶段。
十年磨一剑!技术突破再突破
5月19日0:30,历经120小时的活性炭活化再生工作顺利完成。
田湾核电站是国内首个引入活性炭吸附滞留技术的电站,对于该系统的优化研究已经积累了十余年的经验,从预处理技术改进,到吸附材料国产化,再到本次活性炭活化再生,完成了该系统的全寿期闭环管理。
文案:嵇永臣
摄影:李丁宇
责编:余欣颖
一审:高原
二审:周翔
三审:陈刚
田核之声融媒体工作室出品